引擎透過引擎腳而固定於車台上,手排款車上配置4隻引擎腳,其中2隻(前、後)引擎腳固定於下直樑上面。下直樑前端鎖在水箱架下方;下直樑後端鎖在牛擔下方。四顆下直樑螺絲則透過襯套增強穩定度。

原廠下直樑螺絲襯套因材質不耐用,使用一段時日易破裂、變形,造成下直樑螺絲有間隙,再加上車主急起步、激烈換檔所引起的引擎晃動,將加速下直樑螺絲滑牙的可能性,一旦情況持續惡化,有可能造成下直樑螺絲無法鎖緊,前後引擎腳無法固定,造成引擎本體位移過大,影響方向機、傳動軸...等壽命。


優力膠下直樑襯套

內徑為19mm, 中間突起上層外徑為25mm,下層最外徑為40mm,上下層結構厚度均為5mm

全車共需4組

原廠下直樑螺絲襯套不耐激烈操駕已破裂、變形

這次是因為要更換「優力膠下直樑襯套」才意外發現原車上的下直樑螺絲早已滑牙?

後引擎腳完全沒辦法固定的情況之下,開起車來實在令人心驚膽跳!深怕一不小心~~~


牛擔下方的螺母滑牙了,下直樑螺絲根本無法鎖緊,整隻下直樑搖搖晃晃也沒辦法確實固定引擎及變速箱,怎麼辦?

解決方案一:

螺母逼入牙套,沿用原廠下直樑螺絲固定。

解決方案二:

重新攻牙加大螺母內徑,另尋加大尺寸螺絲替代原廠下直樑螺絲。

解決方案三:

使用電焊固定住下直樑(這是我聽過最扯的~也是最不負責任的做法~)

其實在發現自己車上的螺母滑牙造成下直樑螺絲鎖不緊的問題後,我曾尋求友人、店家及車隊論壇的各種建議,從這些解決方案中,不難發現有些根本是非正統的處理方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店家單純求快、貪圖方便,卻犧牲掉未來的安全性及車輛的完整性。

這次讓我有一種很沮喪的感覺,難怪人家說很多車都是被修壞的!如果每一位修車人都能將心比心,把每一部待修車輛都視如己出,我想應該沒有車主會想選擇“電焊固定”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為了長遠考量,最終選擇了解決方案二,也因此尋求了這一位深藏不露的車友協助。

在加大尺寸螺絲方面,選擇了M14號板手規格的內六角螺絲,高張力12.9,烏碳鋼材質。

選用內六角螺絲有以下考量:

第一、大顆頭承受度比較強。

第二、內六角螺絲都會預留底部無螺紋部位,剛好可以符合塞入襯套的需求。

第三、大部分維修廠在落引擎、下變速箱或更換引擎腳時,通常會使用氣動板手來鎖外六角螺絲,而且施力角度是由下往上,所以很容易因為粗心大意造成滑牙悲劇。內六角螺絲除非使用轉接頭,否則維修人員只能乖乖使用六角板手慢慢鎖緊,較不易產生滑牙疑慮。

先測量螺絲直徑是否為19mm符合襯套內徑?


這畫面實在太恐怖了!我還以為只有雜誌上日本改裝大廠內才會配置的車床機具,這裡竟然會現身。

一般國內改裝店都極少配置車床了,更何況這裡只是這位車友的私人小車庫,竟然連車床都有!

真驚人!


首先架上自製螺絲素材。


開始進行車銷,先車出M14多餘的外徑。


再車出螺絲上1.25螺距

雛形漸現

已完成1.25螺牙部份,將過長部分切除。

超級比一比

左邊是自製M14規格螺絲;右邊是原廠下直樑螺絲

中間是套上優力膠襯套的模擬圖,光看對照圖就感覺自製螺絲粗勇許多,令人放心。

開始使用M14*1.25螺攻進行攻牙。

完工圖

看起來就比原廠設計強壯許多,應該禁得起我的蹂躪摧殘!

(前)下直樑螺絲墊片一併更換為優力膠材質。

 

延伸閱讀:

硬是要的

家族病史

車震

C1 Global Shared Technologies 資源共享

腳麻是要怎麼跑?

 

arrow
arrow

    wells1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