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之道


以德服人




台南武德殿建於日昭和十一年(1936年),由台南州土木課營繕組設計,取訪免作藏式擔任建築工事;日治時期做為武道場使用,光復(1945年)以後作為學校禮堂使用;建築本體經多次整修,屋頂面原來的日式黑瓦及屋簷木桁除了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拆換為鍍鋅鋼板外,內部維護情形尚佳,整體風貌尚存,台南武德殿屬州廳級建築,規模宏偉,設計及施工品質高,極具建築特色,是台灣地區現存的社殿式樣州廳級武德殿中最特殊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今天造訪的是極富意義的日據時代建築─ 「 武德殿 」

當時在台灣的許多鄉鎮都有提供一個讓日人習武修身的場所。
如果說神社是出遊祭典時的信仰中心;那武德殿可以說是在神社的時間之外,另一個人們最常聚集的公共場合了。
全省的武德殿大小不一,均代表著各州縣的規模。
最後在國民政府撥遷來台之後,一如對日人皇民化的殖民憎恨,舉凡對日人的圖騰形象,比如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武德殿轉為民房使用等,均無一倖免遭受改建與破壞的命運。









原台南武德殿




區域:中西區
等級:市定古蹟
古蹟位置:南市忠義路二段二號



忠義國小禮堂原為日據時期台南武德殿,設計者為台南州廳土木課營繕係。所在地為當時台南神社外苑之東北隅,緊接著台南孔子廟。武德殿為日本宣揚其傳統武道之場所,當時在台灣各大城鎮均設有類似之設施,今天尚留存的除台南外尚有台中武德殿、彰化武德殿、高雄振武館、旗山武德殿等,其中當以台南武德殿規模較大,建築設計及施工品質均較高,當時在外苑除了武德殿外尚設有大弓道場。


[光]日治時期,西元1910年,日本人為了提倡「武士道」,創建出木造和式建築,做為宣揚傳統武道及練武的場所,稱為「演武場」,就是武德殿的前身。這批建築均採用傳統和式社殿形式與風格,除設有神龕供參拜之用,一般也做為柔道、劍道等的練習場所,以提倡國民軍事化教育。



台南武德殿原位於民生綠園東側,後來於民國二十五年在現今所在地重建。台南武德殿與其他縣市尚存的武德殿相比較下,台南武德殿規模較大,也是現今保存較完整者,可做為日人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



位於友愛街南側忠義國小校區內,座北朝南,以入口為中心,左右各面寬四開間,二層樓高,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




入母屋上突出破風形式成十字脊複合屋根,正脊脊吻為鳩尾,垂脊鬼瓦收頭。另入母屋破風開五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上點綴以花形浮雕。空間規劃採日本傳統社殿規制與風格,一樓為各種附屬服務空間,二樓主體空間西面為武道場,東是劍道場,北突出作祭壇。













主入口唐破風軒亭設於二樓,面南向國小操場由三方柱成一組支撐上方楣樑,承接頂部唐破風屋頂。







整體建築由基座、屋身、屋頂三個部分構成,地面一樓為基座,等距開方形窗,以利採光,表面洗石子處理為主,仿石造水平勾縫分割立面,質感厚重、沉穩。





上承出挑陽台,形成二樓迴廊,外牆大面積開口處理,上設固定窗,下為對開門。





樑柱節點有以六角型為底之花形浮雕飾。





由遠望近,整幅景觀真還有一點日本味。




觀看建築特色,武德殿整棟建築是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的殿堂,不但樑柱斗以水泥灌注,雕刻花飾也以翻模方式做成。以新材料及新技術營建社殿式樣,西元1930 年代曾在日本風行一時。從空間來看,1樓為辦公處所;2樓入門原為神龕,做為朝拜之所,左右各為柔道場、劍道場。
在台灣日據時期除了武德殿外,其他建築甚少使用傳統式樣,台南武德殿是現存同類建築中最特殊而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出處: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lls1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